首页 资讯 正文

桦川县:三举措织密渔业安全生产防护网 守护渔民“稳稳的幸福”

体育正文 164 0

桦川县:三举措织密渔业安全生产防护网 守护渔民“稳稳的幸福”

桦川县:三举措织密渔业安全生产防护网 守护渔民“稳稳的幸福”

在瞭望塔(tǎ)上看不见瞭望塔,在瞭望塔上看见的全是森林。 现代化的红外线监控设备能代替人工瞭望吗?这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。我想,对这个问题最有(zuìyǒu)发言权的,应该是瞭望塔上的瞭望员(yuán)吧。 这里是张广才岭(zhāngguǎngcáilǐng)双鸭山林区锅盔山瞭望塔。 “401,401,我是(shì)403,我是403。” “401收到(shōudào),401收到,403请讲。” “今天天气晴朗,风力二(èr)三级(sānjí),能见度很好,正南方向的空中有(yǒu)两只鹰盘旋,山崖下有一株红松树冠晃动猛烈,疑似有野猪在树干下端蹭痒痒,没有发现火情。403报告完毕。” “好的,401知道了,请403继续瞭望(liàowàng)。” 潘晓非摘下耳机,收起对讲机(duìjiǎngjī),站起身来说:“这样的情况报告,一天要有若干次。每隔一个小时(xiǎoshí)上塔瞭望一次,一次半个小时。防火期内,天干物燥,加之雷击等因素,很容易(róngyì)出现火情。” 1979年,锅盔山顶峰上建立了(le)瞭望(liàowàng)塔,塔高十米,是(shì)(shì)八角形的塔楼(tǎlóu)。瞭望塔是用红砖砌成的,外侧被涂成了乳白色,共三层(sāncéng)。一层是宿舍和厨房,一盘火炕占据了室内主要位置,角落里是锅灶、碗柜、柴堆等。二层是电台通讯(tōngxùn)室,无线电设备及中转通信设备都安装在这里。三层是瞭望平台,也是锅盔山的制高点,值守瞭望就在这里进行。三脚架上架着望远镜,方圆二十公里的情况都可以观望到。平台的顶端(dǐngduān)安设了避雷针,也安装了红外线遥控监控摄像头。摄像头可以360度旋转,锅盔山林区的整个情况一览无余。 潘晓非每天五点(wǔdiǎn)起床,吃完早餐,就开始检查通信设备,做上塔前准备工作,七点半上塔进行(jìnxíng)瞭望。正常情况下,上午九点向指挥中心报告情况。如有紧急情况(jǐnjíqíngkuàng),则即时呼叫即时报告。 某日,潘晓非用望远镜(wàngyuǎnjìng)观察时,发现一群牛在白桦林里乱(luàn)啃幼树。仔细数数,一共42头。他赶紧呼叫指挥(zhǐhuī)中心,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后,迅速派两名护林员前往驱赶,才没有造成太大损失。 某日夜里,值班电话突然响了,指挥中心呼叫说(shuō),多个瞭望塔失去联系,各处(gèchù)电台没有信号,问是不是中转台出现故障了。潘晓非(pānxiǎofēi)披衣起身,一一检查中转机有关设备,果然,电瓶(diànpíng)出了问题,导致中转机无法正常工作。他心里急呀,万一(wànyī)夜里发生火情怎么办呢?他赶紧(gǎnjǐn)把电瓶拆下来,背到(dào)身上,打着手电筒连夜下山。那电瓶有七十多斤重,背在背上将他硌得生疼。他深一脚浅一脚,路上多次跌倒,但始终护着电瓶,爬起来继续前行(qiánxíng)。电瓶背到维修点修好后,他又背起来连夜上山。 谁知(shuízhī),糟糕的事情还没完呢。次日夜里一场大风(dàfēng),又让红外线监控摄像的控制器(kòngzhìqì)线路(xiànlù)短路了(le),致使摄像头屏幕出现黑屏。监控设备出现黑屏,可不是小事,相当于一个人好好的一双眼睛,突然失明了。潘晓非把那东西卸下来,自己鼓捣半天也没修好。事不宜迟,他赶紧背(bèi)起(qǐ)控制器又下山了。背到后背上才知道,这个大家伙比中转机电瓶重多了,压得他双腿打颤,大汗淋漓。当他把修好的控制器安装完毕,直起腰来,用抹布擦去手上油污的时候,东方一轮红日(hóngrì)正冉冉升起,而他此时已经累得瘫倒了。 瞭望(liàowàng)员值班(zhíbān),需要每天写值班日记,内容包括天气、风力,及瞭望时发现的可疑人员和野生动物活动等情况。33年的值班日记如果摞起来,有几米(jǐmǐ)高了。 值班采取轮换制,两人一班,一班半个(bàngè)月。也就是值班半个月,休息半个月。他家住在七一林场,一条十二公里长的公路(gōnglù)通往锅盔山山脚的路口(lùkǒu),而从(cóng)路口到(dào)山顶瞭望塔还有三公里,这段山路陡峭崎岖,宽不(bù)盈尺,两边荆棘横生,难走极了。即便摩托车也开不上去,只能靠脚力攀爬前行。林业局为每位瞭望员配备了一辆摩托车,潘晓非那辆是“钻豹125”。每次上山值班时(shí),他就把摩托车骑到山脚下的路口,放在路边,一放半个月,休班时,从山上下来(xiàlái),再骑着摩托车回家。 附近的人都知道那辆路口旁边的摩托车是(shì)他的,心里对这位“森林卫士”充满敬意,也就从来没有(yǒu)(méiyǒu)发生过摩托车丢失的情况。倒是遇到大雨天,经常有好心人过来,用防雨布替他把摩托车罩上。 潘晓非(pānxiǎofēi),1971年7月(yuè)27日出生于双鸭山林区三岔河林场(línchǎng),属猪的,小名叫小非,喜欢的动物是狗。从小的理想是当一名军人,背着(bèizhe)冲锋枪,雄赳赳、气昂昂的那种。上学上到初中(chūzhōng),没毕业就去报名(bàomíng)当兵,结果体检不合格。没当上兵,成了(le)他终生的遗憾。1984年,他就到林场参加(cānjiā)工作了。在潘晓非看来,也许,瞭望员的工作,与他当兵的理想最接近了——穿迷彩服,戴迷彩帽,挎望远镜,手持对讲机,也是威武十足啊!于是,1991年,作为瞭望员的父亲退休后,他就顺理成章地接班成了瞭望员。 锅盔山瞭望塔的地位非常重要,它担负着双鸭山林业局施业区八成以上的瞭望任务,此处还是各个防火(fánghuǒ)点电台通讯的连接点和中转站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(sānbǎiliùshíwǔtiān),天天要睁大眼睛,春秋两季防火,夏季防汛(fángxùn),冬季(dōngjì)防盗伐和偷猎。 潘晓非听父亲潘大光讲,某日,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来到瞭望塔,她说(shuō)她叫李敏(lǐmǐn),是当年的抗联战士,曾在锅盔山一带打游击,抗击日寇(rìkòu)。她说,当时的抗联兵工厂、被服厂就(jiù)建在锅盔山密林中的地窨子里,虽然相当隐蔽,但还是被敌人发现了。一天夜里,抗联密营(mìyíng)被日寇包围,几十名战士英勇战斗,最后终因寡不敌众全部(quánbù)阵亡,只有住在山脚下炭窑里的小战士李敏,在夜幕掩护下冲出了日寇的包围圈。 李敏说,她是来寻找旧址和遗迹的(de)。 听(tīng)明来意,潘大光把瞭望值班安排妥当后,就带着李敏去寻找,终于在密林深处找到了(le)当年的地窨子。具有(jùyǒu)传奇意味的是,他们在地窨子里还发现了老虎(hǔ)的卧迹、爪痕和虎毛、虎粪等东西。从爪痕新鲜程度来看,老虎刚刚离去。潘晓非的父亲对李敏说,老虎这是守护着英雄的魂儿呢(ne)!看着眼前的一切,抗联老战士李敏双手颤抖,老泪纵横。 潘晓非成为(chéngwéi)瞭望员,到锅盔山瞭望塔上班的头一天,父亲就叮嘱他,你要看好这片林子,不能有(yǒu)半点差池(chāchí),锅盔山是绿色的山,也是英雄的山,有许多眼睛看着你呢! 潘晓非没有辜负父亲(fùqīn)潘大光的嘱托,他兢兢业业(jīngjīngyèyè),忠于职守,三十三年来,锅盔山林区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。 森林(sēnlín)火灾,是指失去人为控制(kòngzhì),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,对森林、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事件。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,破坏性大(dà),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灾害。森林火灾不仅会烧死、烧伤林木,直接减少森林面积(miànjī),而且(érqiě)还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失去平衡,森林生物量减少,生产力下降,危害野生动物栖息地,使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成果前功尽弃(qiángōngjìnqì)。 森林(sēnlín)火灾并非是随意发生的(de),它须具备三个必要的条件——可燃物、天气(tiānqì)、火源。三个条件缺少一个,森林火灾就不会发生。可燃物和火源可以进行人为控制,而火险天气,也可以通过(tōngguò)科学手段进行预测预报来防范。 林区大事,防火(fánghuǒ)第一。 瞭望员的职责,是瞭望、观察森林是否有火情发生(fāshēng),实时报告有关信息,一旦(yídàn)发现火情,要迅速提出(tíchū)扑救建议。对于瞭望员来说,没有火情及火灾发生,就是最大的工作成绩。 瞭望的最高境界,不是追求“有(yǒu)”,而是追求“无”。 锅盔山瞭望塔上不通国电,所(suǒ)用的电,是若干块太阳能光伏板所发的电,主要供电台、中转机、红外摄像监控设备充电所需。电压仅(jǐn)有十二伏,根本无法满足(mǎnzú)冰箱冰柜用电。所以,瞭望塔里压根就没有冰箱,更不要说(shuō)冰柜了。 米、面、油、盐、肉、蛋、蔬菜及生活用品,都是从山下背上(shàng)来(lái)的(de)(de)。半个(bàngè)月背一次,一次吃半个月。也就是瞭望员当班的时候,用摩托车运到山脚下,然后自己背上山。由于没有冰箱,蔬菜无法保鲜,头五天(wǔtiān)(wǔtiān)还算新鲜,中间五天逐渐发黄发蔫,后五天基本(jīběn)就烂掉了。冬天大雪封山,根本无法通行。某年,头一场雪就下了两米多深,瞭望塔里的食物都吃光了,已经(yǐjīng)断食三天了。山上的人下不来,山下的人上不去。无奈,潘晓非将脚上穿的两双棉靰鞡的底部各绑一块板子,生生一步一步挪到山脚的路口。然后,林场的铲车开来,铲出了一条路,才把他接回家。 吃水呢,夏天吃的水是山泉水——离瞭望塔(tǎ)六十米远的山崖下,岩石底部缝隙里有一眼泉,每天用瓢舀一桶,一天的用水基本够了。可是(kěshì),那眼泉是季节性(jìjiéxìng)的,深秋(shēnqiū)一过(guò),要有四个多月的干枯(gānkū)期。也有把岩石撬开,深挖取水的想法,但最终没有实施。主要是潘晓非担心,撬开岩石向下深挖,万一破坏了“水线”,造成泉眼彻底干枯,那就后悔也来不及了。于是,就一直维持现状。 “冬天吃水(chīshuǐ)怎么办?” 潘晓非笑嘻嘻地说:“吃的是(shì)天上的水。” 他说天上,我就往天上看,忽然明白了:“呃,雪水(xuěshuǐ)。” 潘晓非告诉我,森林里的(de)(de)雪并不纯净,往往雪里夹杂着腐叶残草(cáncǎo)。满满一桶雪在火炉上化成水,水是黄色的。起初,潘晓非就用纱布过滤一下,可是杂质过滤出来了,但水的颜色还是黄的,那水吃起来总有一种怪味(guàiwèi)。后来,他(tā)就改进了办法,搞来了河沙,把桶底弄出筛子眼,上面铺上半尺厚的河沙,再把雪水倒进桶(jìntǒng)里,经过三天的渗透,桶底下滤出的水就是清水,怪味也消失了。 “哈哈哈,你还真有办法(bànfǎ)呀!” “都是逼出来的办法。”潘晓非说,“困难嘛(ma)不过是暂时(zànshí)的,听领导说,用水和用电问题很快就要解决了。” “呃,应该尽快解决。一切都(dōu)会好起来的。” “是的(de),上级正在想办法解决,前(qián)一段时间还派人来勘察打井的具体位置呢。” “不过,吃的蔬菜何必从山下背上来呢,自己在山上种不可以(kěyǐ)吗?” “嗯呐,头些年,我开垦了一小片地,种了白菜、萝卜、黄瓜、西红柿,还有青椒等几样蔬菜。可是蔬菜长出来(lái),刚刚盖住田垄,就被野猪、獾子、狍子、野兔、野鸡盯上了,夜里轮番(lúnfān)来吃,人根本抢(qiǎng)不过它们,后来就索性不种(bùzhǒng)了,倒也落得个省心。哈哈哈!” 潘晓非有两个儿子,老大叫潘旭,老二叫潘超。潘旭在(zài)双鸭山给“顺丰”打工,送快递;潘超在山东临沂一家餐馆当(dāng)厨师。哥俩明确表示,在外面历练几年,将来回来也当瞭望(liàowàng)员。他们说,爷爷是瞭望员,爸爸是瞭望员,到了他们这一代,不能(bùnéng)断了。 某年春节哥俩回来,到瞭望塔来看(láikàn)爸爸,潘晓非对两个儿子说:“你们(nǐmen)的爸爸也没什么本事,当瞭望员守望锅盔山上(shānshàng)的林子,守望了一辈子。将来一口气没了,你们就把骨灰(gǔhuī)撒在锅盔山上的林子里,一方面当肥料喂树,另一方面我也继续瞭望,看着林子才踏实安心。” 两个儿子的眼眶湿润,眼睛故意看别处,不接他的话(dehuà)。 倏忽(shūhū)间,我想起一句话(huà)——“世界上一切饱含情感的东西,都是不可(bùkě)替代的”。我忘记这句话是谁说的了,如果不是某个哲人说的,那就是我说的了。 我想,在许多领域(lǐngyù),“数字化(shùzìhuà)”“智能化”将成为一种必然(bìrán),而在瞭望塔上,当红外线监控设备及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值守瞭望,会是什么情况呢? 我终究还是没有(méiyǒu)提出这个问题。因为(yīnwèi),我知道,已经不需要提出这个问题了。
桦川县:三举措织密渔业安全生产防护网 守护渔民“稳稳的幸福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